
連續三年的新冠疫情考驗,讓部(bu)分企(qi)業(ye)(ye)暴露出在(zai)經營管理上(shang)的短板。大潮退去之(zhi)后,很(hen)容(rong)易(yi)發現誰在(zai)裸(luo)泳(yong)。業(ye)(ye)績(ji)重壓之(zhi)下,如何(he)有效(xiao)(xiao)提升績(ji)效(xiao)(xiao),是(shi)企(qi)業(ye)(ye)決策者核心痛點,作為人力(li)資源管理部(bu)門,好像天然(ran)承載這個痛點的解決職(zhi)能。
可是人(ren)力資源能解(jie)決這個問題嗎?
基于人力(li)(li)資源在業務知識(shi)上(shang)的局(ju)限,通常(chang)人力(li)(li)資源管(guan)理(li)都想著是如何(he)實(shi)現考評結果相(xiang)對的公平(ping)與公正。于是大家在績(ji)效指標的設置、公式(shi)規則、結果應用、績(ji)效面(mian)談(tan)上(shang)花了很多功夫(fu)。
東寶人才研究院發現,如果完全由人力資源管理者來解決績效問題,90%是失敗的。最終誰來負責績效推進,誰就成為背鍋俠,承擔主要責任,黯然離場。
問題出在哪里?
當前績效管理最大(da)的誤區,是重考評方式,以及結(jie)果(guo)的應用(大(da)部分(fen)是獎(jiang)懲),而(er)不(bu)關注目標本身,以及目標如(ru)何實現。
員工最大的苦(ku)惱是“餅畫得那么大,我(wo)吃不(bu)下(xia)”。核心是在于目(mu)標究竟是什么?如何才能實現?誰來指導我(wo)實現?需要在哪些(xie)維度來發力?
結(jie)合輔導企業的實踐,東寶(bao)人才研究(jiu)院認為,績效(xiao)成果(guo)不(bu)好的核心原因是(shi)流(liu)程設計的缺失,以及人才技(ji)能(核心是(shi)干部)的不(bu)足。
我們(men)從這兩個維度來展開說明。
流程設計,在這里是指完成目標(biao)任務(wu)的步(bu)驟與順序。
1、目標不清晰
這個觀點可能(neng)很多人不(bu)認同。在(zai)實際(ji)輔導的(de)過(guo)程中馬上就(jiu)會有(you)管理者(zhe)反饋“我(wo)們(men)的(de)指(zhi)標是非常(chang)量化和清晰(xi)的(de),而且分解到(dao)月,甚至到(dao)周的(de)任(ren)務都很清晰(xi)”。
通常(chang)我都會(hui)表示對他(ta)的認同,然后微笑提出(chu)4個問(wen)題:
①部門目標對于公司/集(ji)團目標的支撐作用(yong)是什么?價值關聯性在哪里?
②對于這個部門目標你認同嗎(ma)?你的團隊認同嗎(ma)?
③這個目(mu)標(biao)如何實現(xian)?關鍵路徑是什么?節點呢(ni)?
④實(shi)現目標的(de)難點在哪里(li)?現有資(zi)源(員工(gong)技(ji)能、硬(ying)件資(zi)源、領導力、激勵機制)足夠支持嗎(ma)?
遺憾的(de)是能夠高質量(liang)回復這四個問題的(de)管理者并(bing)不多。
我們對于目標的澄清,核心在于對目標數字背后價值的理解,實現的方式與步驟,團隊的共識,資源的配置。不能厘清(qing)、平衡這四個要素,方向(xiang)都不清(qing)晰、輕重緩急也不明確(que)的時候,在(zai)公司層面來看(kan),大概率這個目標是(shi)無法實現,一群人(ren)看(kan)起來很努力,卻產生不了預期的價值。
組織績(ji)效(xiao)低下,本質也在這里(li)。
2、完成目標的方法缺失
我們(men)衡量一家企業是否(fou)具備高績(ji)效組(zu)織(zhi)的核(he)心指標(biao),是能否(fou)沉淀(dian)出(chu)完(wan)成一項關鍵(jian)績(ji)效任務的最優(you)實踐。能做到這個程(cheng)度(du)的企業,績(ji)效成果通常比較(jiao)好,目標(biao)達成率在(zai)80%或以上,并且能夠持續(xu)自我進化和提升(sheng)。
績效目標能否實現,核心在于完成這項任務的方法設計。這就(jiu)是我(wo)們經(jing)常說(shuo)的(de)“做事(shi)(shi)用人”,我(wo)們要把(ba)(ba)這件事(shi)(shi)情琢磨(mo)透(tou)。把(ba)(ba)事(shi)(shi)情想透(tou)了,關鍵節(jie)點就(jiu)能整理出來,實現的(de)方法也能總結出來,再分析到人才的(de)技能,培(pei)訓就(jiu)有方向(xiang)和著力點。
3、過程輔導與反饋缺失
在實(shi)際(ji)工作過程中,經常聽到管理者(zhe)這樣的聲音“這件事情(qing)交給你了,目(mu)標是(shi)...,到時(shi)候(hou)我只要結果”。聽起來(lai)很(hen)霸(ba)氣(qi)和(he)合理,但是(shi)實(shi)際(ji)上是(shi)緣木求(qiu)魚。沒(mei)有好的過程管控,想要有好的結果通常都會讓(rang)人很(hen)失望(wang)。
有(you)了好的(de)目標、實(shi)現的(de)方法,落(luo)地的(de)關鍵就是日常的(de)輔導與(yu)檢視。績(ji)效管理的(de)趨勢就是強化過(guo)程互(hu)動,及(ji)時糾偏,而減少事(shi)后評價、結果獎懲。
我(wo)做你(ni)看(kan)(kan),你(ni)做我(wo)看(kan)(kan)的模式(shi)越來越成為主流。事后“鞭(bian)尸”的模式(shi),已經被(bei)證明于事無補,損人而(er)且(qie)不(bu)利(li)己。
4、事后復盤
復盤(pan)和總結(jie)是兩回事。美軍AAR原則里,第一(yi)條是不(bu)批評(ping)。這一(yi)點在(zai)我們輔導過的企業里,80%做(zuo)不(bu)到。原因(yin)也(ye)簡單,因(yin)為在(zai)老(lao)板(ban)看來,復盤(pan)會議開成了檢討會或者邀功(gong)會,現場再熱(re)烈(lie),會后沒下文,一(yi)切濤聲依舊。那還不(bu)如罵一(yi)頓, 好(hao)歹還能讓管理(li)層出(chu)出(chu)汗,響鼓也(ye)要重錘。
復盤的核心在于鞏固好的方法與經驗,以流程方式進行固化和推廣。優化和改善(shan)沒有達(da)到預期的(de)任(ren)務,共同(tong)討論、明確改進的(de)計劃,并(bing)(bing)予以監督(du)落(luo)實,不(bu)犯(fan)同(tong)樣的(de)錯誤。這(zhe)樣持續(xu)改善(shan),我們才能逐步(bu)成長,并(bing)(bing)且(qie)把能力建到組(zu)織上,而不(bu)是在人才的(de)頭腦里。
這里的人才,核心是(shi)干部,干部是(shi)企(qi)業最(zui)優實踐的探索者(zhe),干部的意志與覺(jue)醒,決(jue)定了企(qi)業成長的高度。
1、流程建設能力的缺失
我們業(ye)務部門干部通常善(shan)于解決實際問題(ti),但是(shi)(shi)弱于進(jin)行方法(fa)論(lun)總結。不(bu)能從(cong)系統的高度來看待問題(ti),容(rong)易(yi)局限在(zai)一個點(dian),沉浸在(zai)解決具體(ti)事務的滿足感,而不(bu)是(shi)(shi)想著如何從(cong)本源來消滅(mie)問題(ti)。
在企業中誰能做到(dao)達成任務的最優實(shi)踐方法總結與設計呢?
唯有業務干部,或者說有潛質能成為干部的骨干人才。人力資源做什么?提供方法(fa)論(lun)、框架模型、模板,與(yu)業務部門共同(tong)沉淀目標實(shi)現的最優路(lu)徑。
2、定位的偏差
常見的表象就是管理者錯位。總監干經理的活,經理干主管的活,主管干組長的活,組長就干了員工的活。員工反而沒啥事干,反正也干不好,那就讓領導來干。管理者是通過他人的成功,來體現自己的價值。
管理者的產出核心有三個:
①組織績效達成;
②人才(cai)輸送目標的達成;
③知(zhi)識(shi)的沉淀與輸出。
實際的情況(kuang)是我們的管理者(zhe)大概率(lv)只完(wan)成了第(di)一(yi)個(ge),其它(ta)兩個(ge)能完(wan)成得(de)很少(shao),或者(zhe)說還沒(mei)有這個(ge)意識(shi)。所(suo)以(yi)績效成果(guo)的核心責任(ren)人,在業務部門干部。
3、教練能力的缺失
控制,還是我們管理者內心排第一位的管理思維。本質就是“我要你做”,這種胡蘿卜+大棒的績效思想,已經無法充分激勵員工的動力。轉化一下教練的思維,把“我要你做”,提升至“你自己要做”。
我是來幫你(ni)樹立目標,梳(shu)理完成(cheng)路徑 ,讓你(ni)達(da)成(cheng)目標,享受(shou)成(cheng)就的快感,得到認同而且(qie)還能拿到對應的物質(zhi)獎勵。這樣是不是就能和“蛋(dan)蛋(dan)后”年輕人達(da)成(cheng)共(gong)識,消除“代(dai)溝(gou)”,甚至(zhi)“代(dai)洋”呢(ni)?
以上,是我們對于績效增長背后的邏輯(ji)分析。組(zu)織能力建(jian)設(she)是本質(zhi),人(ren)才能力提升是核(he)心變量。祝愿各位HR同(tong)行(xing)、經營(ying)者,能抓住主(zhu)要矛盾,運用二八(ba)原(yuan)則,解決核(he)心問題。
希望各位疫情(qing)之下的企(qi)業(ye),能(neng)夠(gou)獲得有質量的增長。
本文作者:王 勇
東寶人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
王勇,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,19年人力資源行業從業經驗,10年咨詢顧問經驗,擅長戰略規劃 、組織機構設計、薪酬體系設計、績效系統設計、員工成長計劃、高潛人才開發等管理模塊。